进入2019年,住建部加大了建筑业资质的核查力度。对新申请资质的审查也越来越严,今年以来通过率更是连续创下新低。
上半年(1–6月份),有16家企业的18项资质被住建部撤销,业绩造假数目更是多达58项。
19年和18年住建部撤销资质统计:
2019年的审查,更严、更彻底!
1、资质等级更高——特级资质被撤,全国首例!
东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涉业绩造假,撤销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相应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建筑行业(人防工程)专业甲级资质,且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因业绩弄虚作假,被撤销特级资质、行业甲级资质,这应该是全国首例。
2、时间跨度更大——11年前申报假业绩,一级资质被撤!
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正源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被通报“假业绩”的申报时间是2008年。尽管时隔11年,一样被查、被撤、被处罚。
19年与18年对比,无论涉及企业数量、还是业绩数量都呈上升趋势。接下来的核查力度,大概率会更严格。
从各省核查力度来看,福建省力度最大。
仅在5月份,福建省连续发布20份《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撤回20家企业的30项建筑业资质,业绩造假多达73项,其中8家企业被罚款21万。
为了治理资质造假,福建省住建厅针对“业绩实地核查”多次明文:
(1)重点整治“三级升二级资质”。
(2)对在监管系统不可查的业绩,一律实地核查。
(3)业绩指标不明确、补录的业绩,在省内的,一律实地核查。
资质在淡化,办理和审查却更严了。
2014年7月,住建部出台《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
201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确有一些调整改变。比如:
1、大幅缩减了专业承包资质数量。
2、取消了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标准中承包下限的限制。
3、试点取消劳务资质。
4、住建部印发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深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企业资质标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减少资质数量。
此外还有:
2016年2月,取消特级、一级资质在省级的初审;
2016年10月,在企业资质标准中取消“注册建造师”等人员要求;
2017年3月,取消对外工程承包资质要求;
2017年4月,正式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
2017年4月,对通信工程相关资质管理进行调整。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资质在建筑企业的投标与市场竞争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也成为众多建筑企业,甚至包括国内一流的央企、央企二级单位追求的目标。资质等级越高,代表企业实力越强。
对于有资质的企业,凭借资质越做越强。有资质做工程,有工程有业绩,升级增项资质,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样起来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
对建筑企业的几点建议:
进入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库一平台”监管强化、业绩实地考察全面落实、资质审查趋严。
一、业绩过硬企业建议能升尽量升
目前高资质在市场中优势地位还在存在的,能够申请还是要申请,资质申请核心指标就是“业绩”,“业绩”过硬的企业,建议努力尝试。
二、条件不够的企业建议不要花太多精力
在众多施工企业申请特级、一级资质中,往往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通报,其主要原因就是业绩造假,已取得资质被撤销,实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其这样,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业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造假已变得非常困难。
三、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做精做专”才是王道
从国外建筑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市场中最终留下来的总承包企业数量都是有限,大部分还是专业施工企业。近几年,虽然我国建筑业增速下降,而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业绩大幅增长。2018年,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93.25亿元,同比增长13.8%。民营优秀企业代表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营业额已突破1000亿。
市场规律:有实力的超大集团通过规模效益实现企业利润,中小企业则需通过其专业性赢得市场不可替代性,从而立于市场不败之地!
建议中小建筑企业根据自己强项,选择好细分市场,专注专业、做精做强,掌握核心技术、赢得市场口碑,通过努力,在某个细分市场做到全国数一数二,这一点在未来竞争中将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住建部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工程参谋 » 含特级等18项资质被住建部撤销,涉58项业绩造假!建筑企业如何应对?